编剧就是一个故事淘金者,在旷野深山披星戴月,只为了能找到那个闪闪发光的故事,那个“价值连城”的故事。
如果采掘到的一个故事,仅有编剧自己能感受到光芒,没有得到市场认可,那这趟淘金之旅大概率不是成功的。
刘浩良是现任香港电影编剧协会会长,首部电影作品《冲锋车》获得第3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和第7届澳门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提名,另一部作品《画皮》则获得第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提名及2008年度香港电影编剧家协会推荐剧本奖。
编剧电影代表作包括《画皮》、《冲锋车》、《三人行》、《一个人的武林》、《大魔术师》等,其编剧作品在国内都取得了不俗的票房和口碑。
香港电影在半个多世纪以来展现了它无比绚烂的魅力,特别是在电影工业方面的专业程度,长期处于华语电影市场前沿。作为香港电影工业中成绩斐然的电影人,导师刘浩良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,尽可能的教给大家在故事的深山淘金,应该带怎样的装备,用怎样的技巧,保持怎样的心态。
导师:刘浩良
围绕【如何完成一个能卖出去的类型电影剧本】主题,从“剧本”和“编剧”两方面,站在“电影工业”的角度,深度而全面地剖析了编剧应有的职业素养。
剧本只是电影工业流水线上的一个半成品,但也是一个完成品的开始。将一个半成品变成可以上映的成品,其实有很多技巧可用。
导师:刘浩良
剧本,是写给演员的情书
这是陈嘉上导演跟刘浩良讲过的一句话,刘浩良听了以后觉得很厉害,又对这句话加深思考,觉得剧本不只是写给演员的情书,也是写给导演的情书。既然是情书,创作的目的就不是让自己爽,而是让看了“情书”的人爽。
剧本也是写给老板的计划书,让投资的老板看到之后觉得这部戏有得赚;又是给剧组每一个人看的说明书,让大家看到之后都能知道是怎样的故事,自己应该怎么做。
总结下来,套用《一代宗师》的台词,一个好的剧本,最好的状态,就是让“自己爽,天地(投资人、导演、剧组参与者)爽,众生(观众)爽”。
活动现场
是刘浩良在讲“剧本“阶段中,聊到第一个话题——剧本的功能时所阐释的比喻,迅速收获了台下所有学员的注意力和对后面内容的好奇心。
大家最关心的剧本灵感/创意部分,刘浩良用台湾著名话剧导演赖声川的一句话做阐释:创意是看到新的可能性,再将这些可能性组合成作品(组合的过程也需要看到新的可能性)的过程。灵感就是【看到】的那一刹那。
导师:刘浩良
用自己的作品《冲锋车》来举例子,整个故事的创意来源:
活动现场
一是做记者时期,一个国外记者同行好奇问刘浩良,为什么很多香港电影的内容都跟警察、贼和黑帮有关?这个疑问也一直留在刘浩良心里。后来恰好跟庄文强导演一起工作,庄文强告诉他既然做警匪片,就要多跟警察、贼和黑帮交往来收集素材。有一次和黑帮大哥看电影,发现大哥爱看警匪片,而且在警察抓到黑帮时大哥也会很兴奋,才发现原来黑帮大哥看警匪片也会站在警察一边。
二是,香港有一种交通工具叫小巴,刘浩良也经常坐小巴,某一天他乘坐的小巴旁边有一辆冲锋车,发现原来两辆车是差不多大小,是不是可以把小巴改成冲锋车去抢劫呢?
活动现场
三是,身为一个编剧,其实自己心里一直有个导演梦,但是因为2015年的时候香港很少出来新导演,市场不太相信新导演拍电影这件事。但是按照刘浩良的性格,别人越是不信,他越想证明自己给人看。
香港经典的电影类型警匪片、看电影时有正义感的黑帮大哥、小巴车和冲锋车很像、别人越是不相信就越要证明自己的情绪,这几个点连起来,就有了一个很有“想象空间”的故事《冲锋车》。
《冲锋车》2015
有“想象空间”是很重要的事情,贯穿剧本创作的始终,包括起“片名”。
让很多学员没想到的是,刘浩良把“片名”单独拿出来讲,因为这在香港电影工业中,是一个剧本能否拿到投资、一部影片能够获得可观票房的重要因素。
片名应该具备两个最重要的功能,一是要“类型清晰”,二是有“想象空间”。
刘浩良用买早餐的场景来举例子:一个顾客进入便利店要买早餐,结果付完钱后打开包装盒发现里面是晚餐,顾客肯定要骂。
导师:刘浩良
他刚入行的时候经历过导演找一堆编剧来,什么都不聊,就聊片名。大家坐着三天什么都不讲就讲片名,讲到第三天终于有一个编剧讲了一个片名叫做《下一站天后》。陈嘉上导演曾经跟刘浩良讲过,当年黄炳耀刚讲片名《逃学威龙》,老板就说开工,直接开工了。有这个片名,有演员就可以拍。
所以片名无论是对于剧本实现拍摄的目标,还是电影收获可观的票房,都是很重要的要素。
围绕剧本内容,刘浩良还阐述了一句话梗概、故事梗概、资料搜索、剧本结构/分场、人物、格式、写一场合格的戏、高级技巧这几方面的内容。
其中“一句话梗概”是剧本能否拉到投资的法宝。因为向投资人展示自己创意的机会是很宝贵的,要练就一句话讲述自己剧本创意的能力,这一句话要包含“主角是谁”“主要冲突”这两个信息,很关键的是,要有“想象空间”。
“格式”段落,讲到一个编剧应该有自己统一的剧本格式,这是基本的职业素养。
从编剧的角度,刘浩良从编剧的种类、工作内容、职业态度、日常的修炼方式、推荐必做功课几方面进行了阐述。
作为一个编剧,职业态度是很严肃的一件事,至少要做到准时和自律。在拼才华之前,要先拼努力。刘浩良自己有早睡早起的习惯,每天早上都会写东西,写作就是他的“晨跑”。
自律则是为了保持好的体能。很多人把编剧当作一个很自由的职业,但其实编剧很苦,拍电影本身就是一个很累的工作,没有一个好的身体,是很难坚持下来的。
他推荐大家可以试试马拉松,因为跑马拉松,通常是要提前半年做准备,既可以锻炼自己的守时,又可以锻炼自己的自律。
活动现场
关于编剧应有的心态,刘浩良给到大家三句话:
1、世间没有容易写的剧本;
2、努力也不一定成功,更何况不努力;
3、死想烂想!死想烂想……
最后一句话是多次获得金马奖最佳编剧奖的游乃海说的,像他这样一个殿堂级的编剧,在创作故事时依然是死想烂想却总觉得“没想够”的状态。
学员课后热情与导师刘浩良交流
我们以刘浩良最后给大家讲的一个故事结尾:
当年他就读香港浸会大学,有一个老师叫吴昊,是非常出名的编剧,有一段时间在TVB写喜剧。香港浸会大学的医院离TVB很近,老师就有一个家人在医院里,重病将要不治。老师每一天在写喜剧的时候,还要去面对家人的生死。一边是喜剧,一边是自己本人人生的生死。
过了这么久,这个老师的故事依然留在刘浩良的脑海里,因为他觉得,这个故事告诉他,编剧其实是什么样的一个工作。